柳州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扎根滚良村,将机械专业优势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以工科智慧赋能乡村发展,用青春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政治自觉与历史主动。
聚焦农具调研践行工科兴农
7月20日,在滚良村,实践团迅速聚焦当地农具使用痛点开展专题调研。机械专业学子带着“结构优化”“效率提升”的工科思维,通过实地勘察、村民访谈,系统梳理传统农具在省力化设计、自动化改造等方面的短板。他们从机械原理出发,分析农具传动结构合理性、材料耐用性等核心问题,形成兼具数据支撑与技术指向的调研报告。团队明确表示,将依托学校实训平台,运用机械设计、智能制造等专业知识推进农具改良,让“课堂所学”转化为解决乡村生产难题的“实用方案”,以工科智慧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彰显“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导向。

依托采茶机具赋能乡村产业
在农事体验环节,实践团以新型采茶机为载体,向村民展现机械化生产的技术优势。学子们结合机械传动、功率匹配等专业知识,拆解采茶机高效作业的核心逻辑,用“机械效率替代人工强度”的直观对比,让村民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这种“用原理讲透优势、用数据证明价值”的方式,既推广了农业机械,更传递了“技术赋能产业”的发展理念,将机械学科服务乡村振兴的专业价值落到实处。



融合专业思维筑牢民生安全
民生服务中,实践团将机械专业思维与为民初心深度融合。在村民家中,以慰问帮扶传递温暖,将“为民服务”的政治承诺化为实践行动,于服务中锤炼政治觉悟;针对农具与电力安全,运用材料力学解析传动机构应力集中风险,依据电路保护理论明确漏电防护要点,用机械运动规律解读安全规范,把“安全生产”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实操细则,以专业特质筑牢安全防线,实现专业能力与政治素养的同步提升。

践行志愿服务彰显专业担当
志愿服务现场,机械专业特色与“为民服务”政治底色深度融合。爱心义剪的温情、磨刀服务的细致与家电维修的专业同步推进,机械学子们以“结构—功能—效能”思维为指引,将机械原理融入实践:磨刀时依据刀具角度与磨削力度的匹配原理优化操作,维修家电则运用电路分析、机械传动知识,通过万用表检测、齿轮啮合间隙分析排查故障,按“定位—溯源—修复”流程作业,从螺丝力矩控制到导线相位匹配尽显严谨。这一过程既以技术解民忧,让村民感受机械价值,更让学子在服务中深化“专业报国、为民服务”的政治认知,实现技术能力与政治素养双向提升,彰显青年“小我融入大我”的担当。


此次“三下乡”活动,柳州工学院机械学子以机械思维破解生产难题,以实践行动锤炼政治品格。他们将专业所长与乡村所需紧密结合,在服务基层中理解“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在技术赋能中强化“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为培养“又红又专”的工科人才写下生动注脚。
一校一审:容宽
二校二审:聂琪玲
三校三审: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