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助力乡村振兴

以机械匠心践行“国之大者”, 用专业担当厚植为民情怀——机械学院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五)

发布者:机械工程学院  时间:2025-07-21  浏览:

 

7月21日,暑期“三下乡”第五天,柳州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践团紧扣“技术赋能产业振兴、文化浸润初心使命”主题,将机械专业“结构—效能—协同”的思维逻辑与“国之大者”的政治站位深度融合。在乡村企业,团队以对机械传动效率、生产流程优化的专业敏感度破解技术瓶颈,让精密机械逻辑为产业升级赋能;在侗族村寨,从传统农具的结构设计中感悟农耕智慧与现代工程的共鸣,汲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以机械原理破难题、用政治自觉定方向”的实践模式,既彰显了工科“经世致用”的本质特质,更诠释了工科青年将专业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大局、以实干践行“强国有我”的政治觉悟,书写出“专业报国、为民服务”的青春答卷。

以机械专业精度,锚定乡村产业升级的政治坐标

上午,实践团深入乡村企业,将机械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动能”。在茶叶加工厂,学子们沿着茶青到成品茶的全流程开展“技术把脉”:通过茶厂人员讲解与分析杀青机的加热装置,结合专业知识,提出通过优化热源分布让热量更均匀、缩短杀青时间等实用方案;这些基于机械设计和工业工程知识的建议,既瞄准“降本增效”的产业目标,切实回应乡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更紧扣“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导向转化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这不仅是机械专业知识服务产业的生动体现,更是工科青年自觉把个人专业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实干践行“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用专业本领服务人民、助力国家战略的坚定信念。

悟传统纺织匠艺,锚定文化传承的实践坐标

午后,实践团走进程阳八寨,开启传统农具与纺织技艺调研之旅。面对古老的织布机、纺车等农具,团队以机械专业视角解码其中的智慧:通过测绘织布机的传动结构,分析纺车的力学原理,将“就地取材、实用适配”的设计哲学转化为专业学习的鲜活养分。

82岁的侗族老匠人指导实践团操作织布机时,木构件的协同运作、手工纺织的工艺细节,让成员们真切触摸到农耕文化的温度。团队不仅完成了对这些农具的测绘建模、建立数字档案,还为传统纺织工具的维修绘制简易图纸,切实解决了传统农具传承中“维修难”的问题。

从产业车间到侗族村寨,实践团以专业为笔,书写“科技赋能振兴、传承农耕智慧”的青春答卷。这既是机械知识服务社会的实践,更是工科青年锚定“国之大者”,以实干践行使命、用专业守护文化的生动诠释,让青春在乡土实践中绽放担当光芒。

当日活动中,实践团队既将机械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深度结合,为产业升级和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又以行动彰显了工科青年“用专业服务社会、以担当践行使命”的责任意识。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科技报国、文化传承”理念,持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一校一审:容宽

二校二审:聂琪玲

三校三审:王丽

 

 

版权所有:柳州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地址:中国·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新柳大道99号      联系电话:0772-3516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