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助力乡村振兴

机械学子笃志行・挺膺担当助乡村——机械学院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

发布者:机械工程学院  时间:2025-07-17  浏览:

机械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启文化探索与实践学习之旅。此行以“科技筑梦青春、实践助力振兴”为旨归,引导学子走出校园,在民族文化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于实地探访里打通理论与实践壁垒,以机械人的专业视野解码乡村发展密码,让青春之力融入振兴大潮。

出征殷殷嘱托记使命

7月17日清晨,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丽为赴三江侗族自治县实践团队送行。她寄语学子:“以专业之眼观乡村之需,于民族文化中汲智慧,在实践熔炉里锻真功,更要守安全之责、聚团队之力。”殷殷嘱托催征,实践队肩负使命启程,将以青春之力赴乡村振兴之约,让机械匠心在三江大地绽放光彩。

探馆农具里的“农业智慧”

抵达三江侗族自治县后,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三江侗族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系统展现了三江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历史沿革、生活习俗、传统工艺及文化传承。从古老的生产工具到精美的侗族织锦,从传统服饰到节庆器物,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察,深入了解了三江地区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深刻感受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仿古古建筑中的“力学密码”

三江宜阳风雨桥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一,也是中国侗族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侗族文化、智慧和团结的象征。这座集廊、亭、塔于一体的木构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却坚固异常,桥上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展现着侗族文化的灵动。古桥复合结构暗藏力学精髓,为机械学子打通传统智慧与现代工程创新的实践通道。

紧接着,团队来到三江侗寨鼓楼。鼓楼作为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议事、集会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高耸的鼓楼、独特的榫卯结构以及蕴含其中的侗族社会组织文化,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侗族建筑的恢宏与民族文化的深厚。在鼓楼周边,富有特色的侗寨民居错落有致,身着传统服饰的村民往来其间,浓浓的侗乡风情让同学们沉醉其中。

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社会实践,为机械学子架起文化与科技的桥梁。触摸农具感知文明肌理,探秘古建解码工程智慧,不仅是认知的拓展,更是对“传统为体、科技为用”的深刻体悟。团队将带着这份文化滋养与实践思考,把青春之力熔铸于专业精进,让创新智慧服务乡村振兴,以知行合一书写时代答卷。

一校一审:容宽

二校二审:聂琪玲

三校三审:王丽

版权所有:柳州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地址:中国·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新柳大道99号      联系电话:0772-3516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