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使得机体调整失去平衡,容易患病。此时正值学校开学,师生陆续回归校园生活,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增加,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及病毒性肠道传染病传播机会。目前正是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新冠感染等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卫生所温馨提醒,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注意预防这些传染病。同时在外出踏青、出游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安全健康出行。
0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属于丙类传染病。一般冬春季为流感高发季节。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能引起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也是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临床上主要表现以高热(体温39℃-40℃)、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预防措施:
1.保持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毛巾、纸巾等遮住口鼻。
2.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或鼻。
3.均衡营养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4.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6.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好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7.学校应加强园内的环境卫生和教室、宿舍的通风消毒,切实落实好自我健康监测制度。
02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高发,人群普遍易感。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等方式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稀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具有传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诺如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较短,常为24~48小时,病程一般呈自限性,持续1~3天即可恢复,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而死亡,但经对症治疗可快速康复!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勤洗手。
2.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尤其不要食用生冷的海鲜,食物要彻底加热煮熟后再食用。
3.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室内外地面、门窗和桌面;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并加盖,及时清理生活垃圾。
4.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清理病人呕吐物和粪便时要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后要及时用肥皂清洗双手。
5.学校、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学生出现聚集性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汇报。
03 新冠病毒感染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情况,我国新冠疫情处于较低水平,流行毒株仍以XBB以及亚分支为主。感染者已大幅降低,但是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只是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三次感染危险依然存在,每个个体仍需要继续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1.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
2.自我监测要加强。近期,学生都已回归正常校园生活,学校应加强对师生日常自我健康监测,提醒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及时治疗,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
3.新冠疫苗要接种。目前,接种疫苗仍是强化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是对自身、家庭乃至全社会的一份责任,应尽快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并接种加强针构筑人群免疫屏障。
04春季出游安全
三月杏花春雨时节,桃红柳绿,气温回升,正是师生踏青、出游好时节,学校卫生所提醒师生,在外出游玩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预防花粉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哮喘,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
预防措施:
1.出行前应提前了解天气和路况信息,提高个人安全意识,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2.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
3.注意饮食安全,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
4.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品,戴上帽子、口罩和穿长袖的衣物,尽量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5.春季是动物发情季节,外出郊游踏青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增加,加上市民穿衣越来越薄,外出时应谨防被猫狗等动物咬伤。一旦被狗、猫等动物咬伤,要及时用肥皂水冲洗,并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全程注射疫苗。
撰稿:文桂芳
初审:梁聪
复审:唐文峰
终审:刘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