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究型思维贯穿审计全过程
……
一起来看各地审计机关是如何做的吧
全面铺开
新疆审计厅探索运用“试点审计+全面铺开”的组织方式,先对重点县市进行试点审计,深入分析总结经验,再将审计经验和方法推广应用至其他县市,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组通过学习厅机关下发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操作指南,收集整理国家及自治区关于财政收支管理、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与相关部门开展座谈研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掌握当地及所属县市财政收支的总体情况,分析研判当地社会热点、民生难点和改革堵点以及社会舆情信息,发现制约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影响财政收支规范管理的问题线索,进一步明确审计目标和重点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为保障现场审计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宁夏审计厅将研究型审计贯穿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资金和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全过程。坚持研究政策法规,按产业、发文层级梳理成政策法规库,通过自学、讨论和邀请有关专家讲授等方式,对政策要求、产业规范、发展方向等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坚持研究审计对象,深入研究九个重点产业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履行、业务运行、内控管理等;坚持研究审计方法,认真分析审计对象业务特点,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积极探索审计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坚持研究突出问题,由于审计对象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审计过程中随时面临着各种“疑难杂症”,审计组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就具体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学研结合
以常态化学习研究推动研究型审计,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发挥青年理论研究小组作用,成立10个课题组,积极探讨解决审计实践难题,开题答辩选好切入点,阶段性小结验证思路方法可行性,公开答辩验收检验研究成效,将学习研究作为提升专业能力的基本途径,做到“为审而研”。安排有经验的处级干部带领主审开展审前研究,确定2至3个重点研究内容,运用课题研究等方法,将学习研究融入审前准备工作,提升审前研究的深度和精度。
宏观政策研究岗位大练兵活动是审计署昆明特派办深入推进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抓手。机关工会举办以青年干部为主体的宏观政策研究分享交流会。两名活动获奖代表分享将宏观政策研究与审计实践相结合取得较好实效的探索和做法,为青年干部开展政策研究提供了富有实践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深入海关现场一线,实地学习通关流程和货物查验作业流程,听取航空进境快件检验、实货物流监控、“高非冷”监管等业务介绍,并向一线关员学习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和易混淆概念,加深审计人对海关业务的认识与理解。
制度跟进
黑龙江省大庆市审计局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审计业务数据库,建立健全审计对象和审计重大事项两个台账,定期收集审计对象基本情况,加强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和风险研判。依托大庆数字化审计平台和审计机关业务管理平台,发挥数据分析团队作用,提升数据分析深度与广度。每年在各类审计监督领域至少选择1个重点研究型审计项目,并把研究成果在全市审计机关和各项审计项目中推广应用,形成整体成果和规模效应。
云南省审计厅出台《云南省审计厅研究型审计重点项目推进办法(试行)》,明确项目立项、审前准备、审中实施、成果提炼以及促进整改等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通过立项论证选好项目;通过“四清单、两方案、一指引”等做实审前研究,找准着力点;通过制发动态、完整取证、中期研讨等推进项目实施,提升成果质量;通过撰写专报重情、制发操作指引、被审计对象资料库、审计成果案例库、行业领域法规库等深度挖掘成果,强化成果运用;通过“一会商、两清单、一建议”等,督促被审计对象由点及面规范管理、完善机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制定《研究型审计项目“全流程”清单》,提出审中实施阶段,要围绕审计事项,深入研究审计技术方法和查案方法,善于从资金运作模式和运行轨迹、业务管理模式和流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多方获取和充分研究各类信息资源,内查外调、一查到底。要着重研究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和风险漏洞问题,不断提升审计的精准性和穿透力。要将审计组例会、中期碰头会等关键环节做深做实,持续研究审计事项是否按照规定进度和要求完成,最终形成对审计目标任务是否已顺利完成、现场是否可以撤点的整体判断。
项目实践
重庆市审计局围绕“审计谁”开展研究,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拥有管理、分配和使用权的227家一级预算单位进行审前研究。围绕“审什么”开展研究,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梳理近三年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走访财政等相关主管部门,收集审计对象预算公开评审材料,向各审计组发送审前调查提纲和表格等。围绕“怎么审”开展研究,在组织模式上强化统筹管理,确保审计质量;在时间安排上采用倒排法,保证项目进度;在分工协作上强化责任落实,形成整体合力。
江苏省徐州市审计局在审计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根源分析,注重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判断和反映问题,对问题的性质、特点、原因等层面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剖析;坚持防治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对审计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突出问题,切实找准“病灶”、提前预警,推动在政策制度层面的查漏补缺和重大行业的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