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评建材料准备包括哪些?
答:评建材料准备方面,除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以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教学档案是最基础的部分,是学校工作的“见证”。主要包括学籍档案、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实验记录等。
(2)支撑材料是“支撑”自评报告的材料,它以能说明自评报告为主要目的,以学校教学档案为基础。
(3)案头材料是为了方便专家进校考察工作而做,属于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工作手册(其中包含专家工作日程,学校作息时间表,现任领导和中层干部简况一览表,协调组相关人员联络方式一览表,学校的职能部门设置,学校的二级学院、部、中心设置一览表,实验室、实训基地一览表,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其他资料使用说明等)、自评报告、支撑材料目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版)、本周的课程表、论文、试卷目录(近一年、一届)、教师队伍名册等基本信息。
19.专家组考察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1)阅读自评材料。专家进校前会浏览学校网站,了解学校基本情况,通过仔细阅读《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发现问题。
(2)确定考察方案。进校后查看案头材料,结合前期工作,确定考察方案。
(3)听取学校介绍。学校基本情况,评建工作,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变动说明等。
(4)实地调研考察。包括现场深入听课、访谈、走访、考察、座谈、查阅资料等。
(5)汇总考察情况。
(6)形成评估结论。
(7)通报评估意见:与参评学校领导通报考察评估初步意见。
(8)反馈评估意见:召开一定范围学校人员参加的通报会,通报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评估意见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设。
20.专家组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实地考察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哪些?
答:(1)深度访谈:就阅读材料之后形成问题选择有针对性个体进行深度访谈。
(2)听课看课:不仅是课堂教学课,还包括实验课、实训课及实习课。
(3)考察:考察合格学校实验室、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设置与该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结合情况,注重考查实践教学的效果。
(4)审阅:调阅参评学校的学籍档案、学生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和学校提供的评估支撑材料。
(5)诊断:归纳凝练学校的成绩、优势、特色,提出剖析学校的问题、不足。
(6)交流: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21.听课主要评价哪些方面?
答:(1)教师讲课的热情与精神面貌。
(2)讲课的感染力与课堂气氛。讲课能否调动学生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对问题探索的深入浅出和启发性。
(4)对问题的阐述是否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楚。
(5)对讲课内容的娴熟及运用自如。
(6)讲课内容的信息量。
(7)教学内容能否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
(8)能否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22.如何评价教师试卷质量?
答:(1)试卷质量:命题规范情况、题量、难易程度、覆盖面、综合性与提高性题目的水平
(2)卷面质量:试卷文字、插图等
(3)试卷评阅:评分标准、阅卷评分情况、试卷分析
23.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答: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常态管理和监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积累、统计、分类整理并分析数据,可以有效帮助查找问题及其成因,便于问题解决。其次,数据采集的常态化,可以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对高校办学基本状况有所了解,对建言献策改进学校工作有很大帮助。再次,学校可以随时了解本校的基本情况,也会逐步了解其它高校的基本状态数据,便于比较研究,更好地把控自己。
24.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答:(1)确立质量标准,制定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实施方法;
(2)加强质量管理,配备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规范、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运行的平稳有序;
(3)提供条件保障,特别是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教学条件,一定要给予保障;
(4)收集质量信息,形成多渠道科学收集教学信息的体系和方法;
(5)建立自我评估制度,实施质量评价。建立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科学、公正的分析和评价机制;
(6)加强信息反馈和改进,形成教学质量评估分析结果的反馈机制和改进机制。
25.如何理解“学校定位”? “学校规划”包括哪几个方面
的规划?
答:学校定位主要指: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考察学校定位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四个为主”:一是以服务地方为主,看其专业布局是否面向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看其本科生比例是否适当;三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看其是否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四是以教学为主,看其是否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依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注重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定位不是一个口号,要通过审阅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材料,考察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析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
学校规划主要包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
26.怎样理解人才培养模式?
答:“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具体包括以下四层涵义:①培养目标和规格;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③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④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人才培养思路和产学研合作教育两个观测点进行考察:
人才培养思路主要考察学校是否坚持育人为本,是否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在专业层面考察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是否清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培养方案是否注重德育为先、能力为重?能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因材施教等等。
产学研合作教育主要考察学校是否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人才培养是否以业界为主导?是否与业界建立长期、稳定、互动的合作关系,效果如何。指标体系中的合作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等。
27.什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
答:教师队伍是办学的第一核心资源。教师队伍可从数量与结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培养培训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28.从哪些方面考察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答:有关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看学校生师比。在考察全校生师比的同时,还要分专业考察各专业教师数量,尤其是新办专业的专业教师数量是否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2)看整体结构。除了要看师资队伍的自然状况,即师资的数量,学科、学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之外,更要看老师队伍整体结构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尤其是教师中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是否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3)看基础课教师状况。如基础课教师人员的结构、教学负担、学术交流、科研、进修情况等等。
(4)看实践教师队伍状况。
29.“双师型教师”的具体条件有哪些?
答:“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学主系列资格同时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认为属于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
(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
(2)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或有专业资格考评员资格;
(3)近五年在业内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连续一年或累计达二年;
(4)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三项及以上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使用,效益良好;
(5)主持过(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建设,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30.如何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答:教育教学水平要考察师德水平和教学水平两个方面。师德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因此要考察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等情况,看大多教师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教学水平重在考察学校教师的整体情况,不是指个体个别教师的水平。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除听课之外,重要的是看教学效果好不好,学生满意不满意,多方面了解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判断。
31.如何考核教师的培养培训?
答:新建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比例普遍偏高,因此教师培养培训非常重要,十分必要。考察教师培养培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学校对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视程度,看是否采取“导师制”、“助教制”、行业实践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二是看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及成效;三是看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师脱产或在职“充电”,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32.教学基本设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教学基本设施主要指:①实验室、实习场所及设施;②图书馆、校园网络及设施;③校舍、运动场所和活动场所及设施。
33.合格评估指标中所称的“实习基地”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答:(1)场所是稳定的;
(2)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
(3)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
(4)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
(5)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际项目;
(6)场地和设施能满足教学需要。
此外,还应根据自身的性质和人才培养要求,规划、选择、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
34.什么是“培养方案”?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答: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规格与质量的法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在校学习几年中,课内、课外的总体安排。
培养方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二是要考察制定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和论证过程;三是要考察课程体系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教学时间是否满足《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四要考察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及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