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进修培训坚持“统筹规划、按需选派,全员覆盖、学用一致,注重实效、优化提升”的原则,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今年暑假,分别组织了中层干部、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1000余人次,分别赴上海、广州、无锡、南宁、桂林等开展专题培训,赋能教师新学期“满格”续航。
8月26日,由柳州工学院主办,广西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承办的“2025年柳州工学院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项目(第二期)”正式启动。在开班仪式上,广西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闫若婻教授致辞。她指出,本研修项目紧扣我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需求设计课程,组建跨学科专家授课团队,力求课程兼具针对性与实用性,确保各位学员学有所获。柳州工学院人事处处长付益首先对广西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为本次研修所提供的宝贵学习平台和周到细致的安排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他强调教师专业成长需经历“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和“站好讲台”三个阶段,希望各位教师珍惜此次研修机会,在“行家”的带领下,系统补齐教学基本功短板,切实承担起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开班仪式
开班式后,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秦玉友围绕“如何做一个好教师”作了首场讲座。他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教师”的重要论述出发,深入阐述了如何涵养教师师德、锤炼教师能力这两大核心议题,为在场新教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指导。学员们反响热烈,纷纷表示为个人专业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也提供了一套可操作、具象化的分析框架。

秦玉友授课
全国教创赛三等奖获得者蒋邦平、全国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唐慧敏副教授、全国青教赛三等奖获得者孟凡璧副教授、全国青教赛三等奖获得者万来志分别进行了工科、理科、文科与思政课程的教学展示。各位教师以案例引入,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通过微课程预习、互动讨论、随堂小测及实际应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充分展现了他们扎实的学科功底、精湛的教学设计和出色的课堂表现力。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现场互动积极、反响热烈。

教学展示
西安交通大学李平教授作题为《固本强基,双向生成——工科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流体力学”创新教学实践》专题讲座。他从塔科马吊桥事故切入,串联卡门涡街与边界层,融入工程规范思政,延至广州塔等案例。他确立“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目标,推“推演纸+秘籍纸”个性化学习,倡“两性一度”标准,借课程报告培养问题意识。面对AI,他主张用技术助教,更重自主、创新与批判思维并举,示范工科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教学改革提供范式。

李平授课
浙江大学赵坤副教授作题为《教学竞赛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他以自身参与“青教赛”的经历和求学从教生涯中所接触的育人案例为叙事脉络,为老师们详细讲述了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设计、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策略等内容,并从“有效的问题引导、深厚的学理支撑、动人的情感浸润”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对于一堂“好”课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他还从课堂导入、问题分析、课堂互动、教学反思、课件制作、视听美感等方面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锦囊”。

赵坤授课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英国利兹大学访问学者朱敬教授作题为《数智化时代大学教学创新指向与路径》专题讲座,朱敬以“数智时代的教育呼唤”切入,指出“技术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核心要求。她强调,创新须坚守“以学生为中心”,并兼具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观察性与可实验性五大属性。她提醒教师“恰适性应用技术”,避免形式主义,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进,把理念转化为提升课堂质量的具体行动,为新时代教师指明教学创新路径。

朱敬授课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作题为《教育现代化与教师发展》专题讲座。他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构建“宏观—中观—微观”框架,剖析全球模式,解析中国路径,聚焦高校教师思维品质提升。讲座旁征博引,案例丰富,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引,助力新教师把握行业趋势、精进素养。

杨小微授课
除专题讲座外,培训学员根据学科分为八个小组,依次进行8分钟的教学片段展示,各组专家紧扣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适配、学生主体体现等维度,对新教师表现进行“诊断”,从教学环节衔接的流畅性,到知识传授的精准度,再到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给予专业且针对性的点评,为新教师拨开教学实践的迷雾,指明提升方向。

合影留念
通过此次培训,新教师们共研教学之道,同筑育人初心。大家系统补足理念之“钙”、方法之“骨”、技术之“翼”,老师们纷纷表示将把研修所得转化为课堂改革的具体行动,以更高师德、更优教学、更强创新迎接新学期,为学校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青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