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进修培训坚持“统筹规划、按需选派,全员覆盖、学用一致,注重实效、优化提升”的原则,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今年暑假,分别组织了中层干部、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1000余人次,分别赴上海、广州、无锡、南宁、桂林等开展专题培训,赋能教师新学期“满格”续航。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助力我校新入职教师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实现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跨越。8月24日至27日,学校组织新入职教师、企业引进教师共100余人赴广西师范大学开展为期4天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开班仪式
8月24日下午,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开班仪式在广西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举行。在开班仪式上,广西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专职副主任廖宏伟简要介绍了广西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的基本情况及此次研修的目标。柳州工学院人事处处长付益则在致辞中对高师中心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他强调,本次培训是依托我区教育教学排头兵广西师范大学的深厚底蕴与对口支援优势,希望各位教师珍惜学习机会,积极请教、交流,将他人经验转化为自身能力,夯实教学基本功,为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廖宏伟讲话

付益讲话
开班仪式结束后,全国青教赛三等奖获得者于鹏副教授、全区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申芳芳、全国青教赛三等奖获得者孟凡璧副教授、全国青教赛三等奖获得者万来志分别进行了工科、理科、文科与思政课程的教学展示。各位教师以案例引入,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通过微课程预习、互动讨论、随堂小测及实际应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充分展现了他们扎实的学科功底、精湛的教学设计和出色的课堂表现力。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现场互动热烈、反响积极。

教学展示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督学孙杰远教授作题为《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强国》专题讲座,孙校长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深刻剖析了当今教育数字化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核心作用。孙校长明确指出:教育数字化绝非简单的技术工具革新,而是破解传统教育局限、实现教育系统性跃升、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战略与关键路径。

孙杰远授课
西安交通大学李平教授作题为《固本强基,双向生成——工科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流体力学”创新教学实践》专题讲座,李平教授从塔科马吊桥事故切入,串联卡门涡街与边界层,融入工程规范思政,延至广州塔等案例。他确立“知识-能力-素养”三维目标,推“推演纸+秘籍纸”个性化学习,倡“两性一度”标准,借课程报告培养问题意识。面对AI,主张用技术助教,更重自主、创新与批判思维并举,示范工科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为教学改革提供范式。

李平授课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长江学者秦玉友教授作题为《我们今天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专题讲座,秦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教师”的重要论述出发,深入阐述了如何涵养教师师德、锤炼教师能力这两大核心议题,同时剖析典型案例,指引新教师以仁爱之心育新人,以创新之志担使命,理论与实践并重,助力立德树人。

秦玉友授课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区块链与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教育技术”负责人、二级教授袁磊作题为《AI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创新的应用场景》专题讲座。他从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背景出发,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AI技术在高教教学中的多元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他重点分析了AI在个性化学习支持、教学资源智能生成、学情实时监测与反馈、虚拟仿真实验、科研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生动展示了AI如何助力教学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同时,袁教授也客观指出了当前AI教育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强调教师应保持育人主体地位,理性运用技术工具。

袁磊授课
浙江大学赵坤副教授作题为《教学竞赛与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赵坤以自身参与“青教赛”的经历和求学从教生涯中所接触的育人案例为叙事脉络,为老师们详细讲述了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设计、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策略等内容,并从“有效的问题引导、深厚的学理支撑、动人的情感浸润”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对于一堂“好”课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他还从课堂导入、问题分析、课堂互动、教学反思、课件制作、视听美感等方面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锦囊”。

赵坤授课
除专题讲座外,培训学员根据学科分为八个小组,依次进行8分钟的教学片段展示,各组专家紧扣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适配、学生主体体现等维度,对新教师表现进行“诊断”,从教学环节衔接的流畅性,到知识传授的精准度,再到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给予专业且针对性的点评,为新教师拨开教学实践的迷雾,指明提升方向。

小组展示
通过此次培训,新入职教师们在理念、方法与能力三个维度完成了一次系统“充电”,既领略了教育数字化与AI赋能的前沿趋势,又掌握了扎实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策略,更在师德师风与育人情怀上得到深刻洗礼。教学片段实战演练,让他们从“会讲”走向“善教”,为学校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学期教育教学质量跃升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