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进修培训坚持“统筹规划、按需选派,全员覆盖、学用一致,注重实效、优化提升”的原则,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今年暑假,分别组织了中层干部、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辅导员、实验技术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1000余人次,分别赴上海、广州、无锡、南宁、桂林等开展专题培训,赋能教师新学期“满格”续航。
8月18日至22日,柳州工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组织26余名骨干教师赴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为期5天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为确保培训实效,广西大学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前沿,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为参训教师量身打造了系统化课程体系。在开班仪式上,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徐华介绍了本次培训的整体安排,并期望各位学员学有所获。柳州工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主任宁桂英教授则在致辞中,对广西大学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她强调,公共基础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呼吁教师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学、带着方法回”,切实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助力教学创新与课堂改革。

培训班开班仪式
广西大学教务处主任胡立坤教授以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切入点,开启本次培训第一讲。在报告中,胡教授首先深度拆解了教学创新的四大关键维度: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优化及课程思政融入的核心技巧,为参训教师搭建起系统的教学创新认知框架。随后,他聚焦“以‘事 — 理 — 德 — 人’的主线,开展课程思政的逻辑与路径”主题,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背景下,如何将“事 — 理 — 德 — 人”主线贯穿于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此外,胡教授还组织参训教师开展现场研讨,鼓励老师们分享教学心得、交流实践经验,有效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胡立坤教授做报告
中组部浙江大学全国干部培训基地王平研究员以“AI技能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详细介绍了多种AI工具的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场景。老师们现学现用,深刻感受到AI赋能教学的深刻含义。

王平研究员做报告
广西大学曾冬梅教授以“解锁AI密码:教学成果奖与教改、科研项目申报的智能化路径”为题,通过个人多年的教学成果奖与教改、科研等项目申报经验分享,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教学成果奖与教改、科研项目申报的新路径。

曾冬梅教授做报告
教育部高校创新方法教指委创新工程学讲师李东老师以“OBE教学全流程设计”为题,强调阐述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设计需要从国家、社会、企业等方面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专业与课程目标设计,使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国家、社会、企业服务。

李东老师做报告
广西大学王丽副教授以“智能工具驱动下的磨课升级:教学难点突破与资源整合”为题,从宏观角度介绍了AI时代教学要求。又从微观角度,围绕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经验,为老师们讲解智能工具驱动下,教学难点如何突破与资源如何整合,为老师们的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申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王丽副教授做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杨涛主任以“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为题,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实验》国家一流课程,为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做经验分享,对学校物理实验课程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杨涛主任做报告
广西大学黄敢基教授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为题,从课程概况与教学改革背景、课程建设主要工作、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建设成效与问题和发展策略等四个方面,为老师们更好地做好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黄敢基教授做报告
广西大学国家高级心理培训师谭贤政博士以“大学生抑郁状态的识别与心理辅导的建议”为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为老师们阐述如何做好大学生抑郁状态的识别、生动有趣地讲解了抑郁与教育的观念关系及心理辅导的建议,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谭贤政博士做报告
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正高级经济师李小燕老师以“创新创业策略”为题,从宏观及微观角度介绍创新创业的时代意义,同时对于柳州工学院的创新创业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

李小燕正高级经济师做报告
除了集中理论授课,培训班还设置了现场教学和专题分组讨论环节,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现场教学点评环节

小组专题讨论环节
最后,公共基础教学部主任宁桂英发表结业报告。她首先对本次培训的筹备与成效给予肯定,指出:在广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精心统筹与细致筹备下,本次培训不仅内容体系丰富全面,更紧扣教学实际需求、针对性极强,为参训教师搭建了优质的学习提升平台。她同时提出:希望各位老师能将本次培训所学深度融入日常工作实践,真正实现 “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把培训成果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动力。
未来,公共基础教学部将继续加强与国内高水平院校的合作交流,将培训中获得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全体合影
一审:卢来霖
二审:程 刚
三审:宁桂英